自我反思:好习惯与坏习惯的较量
我自诩为一个自律的人,而且也不是没来由的。看看我这些年的战绩吧:
- 从2009年开始,我与香烟说了再见,至今没有复烟。这可比坚持不看剧透更难哦。
- 自2022年起,我把对碳酸饮料的无尽渴望锁进了地下室,直到现在一瓶都没碰过。
- 跑步已经成了我的新老婆,从2012年胖小子变成了苗条佳人。尽管医生禁止我进行高强度运动,马拉松梦碎,但我每周仍旧坚持奔跑两次。
- 冥想也成了我日常的一部分,每天的坚持让我在工作和学习上都得到了不小的助益。
然而,总有些事情做得不尽人意,甚至有时候还会雪上加霜:
- 我曾设定目标,实行300天的轻断食。可是从开始到现在,这计划被打乱的次数多到数不清。
- 我一直梦想体重能降到63公斤左右,可是每次到了64公斤就开始失控,自我放纵让我又回到了起点。
- 对于时间管理,我曾制定详尽的年度计划,理论上这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真实操作起来,常常忽略不更新和检查,让我觉得这更像是形式大于实质。
为什么效果大相径庭?
为什么同一个我,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会有天壤之别呢?一方面,我能轻松做到许多人难以坚持的事情;另一方面,即使我知道某些事情难以为继,却也总是坚持不到最后。
经过深刻的自我反思,我发现这大概和习惯的养成及摒弃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之间,我似乎需要重新设定正确的目标。
我坚持得好的行为,经过多年的锻炼,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几乎不需我刻意控制。而那些我难以控制的饮食习惯,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我对甜食的爱好,常常在情绪冲动时做出非理性的选择。
重新回顾 Atomic Habit的四大定律
这本书是2024年2月完成的阅读。内容清晰简洁,当时也关注了James Clear,认为他的原则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
从重新打开书籍并翻看阅读笔记时,才发现只是觉得书很有用,但是把它变成自己的系统行为却还差了很多,甚至我连微习惯形成的四个过程都已经模糊了。
微习惯的第一定律是提示,要让习惯显而易见。也就是说,用本能反应的方式,提示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如果不想自己做什么的话,就应该减少提示。
微习惯的第二定律是渴求,要让习惯行为对自己有吸引力。所以当制定一个计划或者培养习惯时,想办法增加自己对其愿望是非常重要的。反之,则需要想办法降低自己的渴求度来消除坏习惯的诱惑。
微习惯的第三定律是反应。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响应上面的提示和渴求。行为越简单,越容易做到,反而如果行为越麻烦,流程越长,则会大大降低行为出现的概率。
微习惯的最后一个定律是奖励。自己的习惯养成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和鼓励是刺激行为一再重复或者不再重复的动力。好习惯总是当下缺乏奖励,看长期的延时满足,而坏习惯总是能够满足当下,而对将来产生不良的结果。
我应该如何来强化自己的延迟满足
认真回顾以上的四大定律,再来对照自己做得不好的行为就有了比较明显的答案。
1. 提示的力量:隐藏那些诱惑
想象一下,每天下班回家,我被家中摆满的甜食诱惑。这就像是在健身完还要经过一家快餐店——诱惑太大了!所以我决定采取行动:将所有甜食藏得高高的,确保它们不在我的直接视线里。这就像是把曲奇饼藏在了奈斯博格的秘密抽屉里——你知道它在那里,但懒得去取。
2. 渴求的转变:用健康数据说服自己
每当我脑海中闪过“吃点甜的吧”,我就会查看我的健康追踪器,提醒自己,“看,你的血压和睡眠质量会因为不吃甜食而改善!”这就像是有一个小天使在我耳边耳语,不断提醒我坚持下去的好处,而不是让小恶魔诱惑我走向巧克力的黑暗面。
3. 简化获取好习惯的路径,复杂化坏习惯的途径
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规则:若想吃甜食,就必须先做30分钟的家务。这样一来,懒惰的我往往会选择放弃,因为比起做家务,不吃甜食似乎是个更容易的选择。这让我每次想起甜食就联想到洗碗和扫地,这两者的结合足以让任何人的甜食欲望速降。
4. 明智的奖励:从小处着眼,步步为营
而不是将目标定为遥不可及的300天,我改为设立每周的小目标。每完成一周不吃甜食,就奖励自己一次电影之夜或购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这样的即时反馈,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坚持。毕竟,谁不喜欢在周末看一部好电影,尤其是在知道这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后?
策略的生动应用:找到乐趣,享受过程
通过上述生动的例子,我希望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动力,同时也让这个自我提升的旅程不那么单调。就像是在游戏中逐级解锁,每一步都充满了新的挑战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