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选择一个应用软件,我总是反复对比优缺点,找到最合适的才进行尝试。可从来没有一个App像AnyType这样,让我在一两天内就做出了一个大改变,放弃了使用了一年半之久的Logseq和Obsidian。

要知道,我在网站上推广的Logseq和Obsidian,都是我反复比较后选择并使用了一年多的工具。在Logseq的热图和生成的笔记上,已经是满满当当的了。

为什么做出这么快的决定?难道只是因为在YouTube上偶然瞄到的一个关于AnyType可以替代Notion的短视频吗?仔细想想,可能还是得从我不用Notion说起。

我的Notion之路

其实我非常喜欢Notion,它功能强大,尤其是数据库的结构、存储的多样性、关联的方便,以及各种类型的支持。但它暴露的问题我也很清楚:

  • 过于漂亮的界面让我花了太多心思在打造界面上,而不是内容上。
  • 数据库的灵活性和不同使用者的介绍,让我在搭建笔记和知识库时感觉到各处都有关联,但又没有真正地使用起来。
  • Notion的保存和访问受网络限制,图片加载速度也影响了使用体验。

我的Logseq和Obsidian

在使用Notion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尝试Obsidian和Logseq,这两个纯粹本地存储Markdown文件的App。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可以协调使用,但各有优缺点:

  • Logseq的大纲模式和加点操作方式,使得文档在Obsidian中输出时美观度打折,但完全自由的风格又让Logseq的精确逻辑关系丧失了特点。
  • 尤其是Obsidian后来发展的属性概念基于YAML,而Logseq又使用自己的一套Properties,也很方便,但有点零乱。基于Properties建立了多套模板,形成了自己的笔记习惯,由每天的日志出发,生成一天发生的事件,再创建可回顾和处理的笔记,思路很好,但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 页面属性的零乱和规则性,在使用模板时常常出现索引错误,后来我改用Alfred的Snippet来解决。
  • Logseq的查询系统是Datalog,学习曲线陡峭,虽然基本懂了,但生成的效果不理想,尤其是从Project→Objectives→Key Results的实现不太方便。
  • Logseq能够基于属性进行统计,但展示效果不稳定,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
  • Logseq支持继承和分类,开始让我很惊艳,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建立起有效的知识分类体系。
  • Obsidian支持众多插件,包括强大的Dataview,但基于block层面的查询又做不到像Logseq那么细。
  • Logseq的手机端如同鸡肋,备份机制也给我造成了很多困扰。

虽然以上问题没有根本上影响使用,我每天在Logseq的加持下还是产生了很多内容,但直到遇到AnyType,一切都变了。

初遇AnyType

AnyType的界面乍看之下有点懵,因为介绍说它是Notion的替代,自然就不是纯粹的Markdown笔记。但它提供了丰富的格式化效果,在简单的Markdown语法支持下,又是纯粹本地部署。

刚开始还没有太搞懂每一个块都是对象,以及对象都是某个特定类型的意义。但简单摸索之后,突然发现它其实拥有我真正想要的一切:

  • 它不像Tana那样,用SuperTag区分所有内容,导致我创建了大量Node而没有实际内容。
  • 它能够根据需要适配不同的模板,同一种属性可以在不同对象中使用,只要加载就能用,不用担心关联是否为特定对象创建的。事实上,关联也是一种对象。
  • 基于对象类型和Tag可以很好地生成查询,马上意识到我的知识库在AnyType下应该长什么样子。
  • 本地化应用,加载选项和Tag时没有任何延迟,使用体验完美。
  • 界面简洁,拥有像Notion一样漂亮的自定义和栏,但不过度在界面上下功夫。

事实上,了解了AnyType的基本操作后,马上就明白了它和之前尝试过的Capacities有类似的想法,但实现得更好。Capacities的试用体验让我感到挫折,但AnyType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现在怎么办呢?在Logseq里生成了那么多的笔记和日志,我能顺利迁移到AnyType吗?AnyType能很好地支持我已经习惯的工作流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